当前位置:首页 > 乡说
  乡说
乡村振兴的故事说不完
发布时间:2024-09-13  阅读:

“脱贫攻坚结成果,乡村振兴开新篇。共同缔造谋发展,村里故事说不完。”朴实无华的戏词、乡土味十足的唱腔、诙谐幽默的表演……一部表现乡村振兴题材的大型原创现代楚剧《我爱我村》,于近日亮相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

楚剧《我爱我村》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楚剧团创排,国家一级编剧朱永山、青年编剧李杰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虹执导。该剧取材于咸安当地真实典型事例,讲述了当地在村委会主任的带领下,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让村庄焕发新面貌、让群众过上好生活的故事。该剧一方面体现了楚剧的唱腔和表演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另一方面融入了咸安当地农村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目前,该剧已入选2023年度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

“楚剧来源于田畈音乐,百姓在劳动耕作时哼唱的小调形成了楚剧的一些腔调,充满了泥土的芬芳,特别接地气,所以农村题材特别适合楚剧。”提起楚剧创作,编剧朱永山有说不完的话。

楚剧《我爱我村》源于朱永山为咸安区楚剧团创作的小戏《吊瓜情缘》。《吊瓜情缘》讲述了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种植吊瓜,从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随着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活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其中的好人好事也成了朱永山的创作素材,他据此在“吊瓜情缘”的基础上又扩充了“巡逻结缘”“桂花村探访”“村湾夜话”3个部分。“《我爱我村》通过人物的串联,将4个故事贯穿起来,更全面表现农村人与环境发生的变化。在下基层演出时,4个故事还可以拆分表演,让小戏进乡村、进校园,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朱永山说。

楚剧《我爱我村》是一部轻喜剧,语言诙谐,唱词朴实。剧中运用了大量的楚剧小调,以及高腔和板腔。楚剧小调有着通俗易懂、轻松活泼、乡土味浓等特点,高腔则贵在华丽优美,板腔则述事性强、感人肺腑。

“《我爱我村》生活气息浓郁,与楚剧的气质和风格非常契合,通过不同唱腔以及舞台语言的处理,让观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品故事,在欣赏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党在新时代强农、惠农、富农、兴农的好政策。”该剧导演张虹说,基层文艺院团在人员、经费上有很大局限,所以更应该发挥自身剧种特色,用小投入去创作贴近群众、接地气的作品。此外,基层文艺院团也应该走出去,参加不同地区的演出活动,与各地艺术院团交流,增进了解,展现自身剧种的魅力。

咸安区楚剧团始建于1958年,近年来,该团从恢复排演传统剧目,到创排《吊瓜情缘》等楚剧原创小戏,再到排演大型原创楚剧《我爱我村》,一步一个台阶,不断提升剧团的创作能力。同时,剧团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厂矿、进社区活动,深入乡镇开展文艺培训,丰富了农村文化活动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虽然剧团面临着人才短缺、经费不足等困难,但是我们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想圆一个‘大戏’梦,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咸安区楚剧团长王利华说。

在创作初期,王利华与主创团队经常一连数日扎在村庄里,积累创作素材。在目睹了因为拆迁而有情绪的妇女,在村干部一次次讲政策、作工作后,最终解开心结,转变态度,成全村子整体建设的真实事例后,王利华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把这些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生动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基层文艺院团的根基在基层、在农村。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为广大的农民朋友多排戏、排好戏,让更多人看到日新月异的新农村。”王利华说。(本报记者 卢 旭)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