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说
  乡说
走进山东·高青县
发布时间:2024-09-21  阅读:


       早上5点,运送果蔬的车辆早早就排起长龙,阵阵汽车喇叭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寂静。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党支部书记崔爱民站在村头,不时和客商打着招呼,指挥采摘、分拣、装车。

       天空飘着濛濛细雨,雨中的花东村理更显生机,十几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被冲刷得焕然一新,棚内绿油油的西瓜、红通通的西红柿、白胖胖的杏鲍菇煞是喜人。忙活了一早上的崔爱民,湿漉漉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眼瞅着村里的产业发展风生水起、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美丽乡村初具雏形、村民安居乐业,村民的幸福感、自己的充实感,似乎让他忘记了什么是累。

                                                                                                                                      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崔爱民书记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7年前的这个村还是一个“穷、乱、脏、难”的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民生活捉襟见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2016年,花沟镇党委向外在创业的崔爱民拋出橄榄枝,邀请他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共同奔康致富。崔爱民顾虑重重,“毕竟已经背井离乡10多年,组织虽然信任咱,自已要是干砸了咋办?群众不支持咋办?影响了个人事业发展怎么办?

       7月的一天,他决定回村看看。还没等车进村,他就下定了决心。远远望云,昔日朝夕相处的村庄,10多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屋、萧条的街道。他当即拍板”这个书记我来干!“

       治穷先治乱,他从改善村容村貌做起,自掏腰包对村内的的所有主干道和生产路进行了硬化,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他甚至把父母搬出自家的祖宅,将其改造成为村委会办公室、建起了文化广场……

       一番操作下来,村容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清醒地知道,乡村要振兴,没有产业支撑就等于零。2017年以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党建引领、规模经营、科学规划,打出一套产业调整、提质增效、品牌经营、集体增收、群众受益的“组合拳”,形成了符合花东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县里镇上的扶持下,崔爱民整合各类扶持资金,自已又垫付了60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党支部领办成立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将村内一处废弃奶牛厂改造成了现代化的食用菌种植工厂,同时在店东、店西、王旺3个自然村打造“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眼光独到的崔爱民这次又是选对了路子,当年就实现产值1200万元,3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4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得到2000元的项目分红,72名贫困群众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以前就靠种粮食过日子,年龄大了,又不能出去打工,一点多余的经济来源都没有。自从爱民书记在村里建起了食用菌车间,俺们就多了一份营生,平时打工赚钱,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靠养蘑菇摘掉贫困帽子的王泽进,现在钱袋子也鼓起来了,逢人就夸多亏镇上给他们派来了“爱民书记”。

       在村民眼里,“爱民书记”的称呼一点不虚。他个人出资设立了“孤儿救助基金”,先后救助孤儿20余位,帮助完成学习;他每年坚持个人购买米面粮油,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送温暖;他用自己的工资每年为全村缴纳自来水费30000万多元,从没让村民们拿过一分钱……

       面对取得的成绩,崔爱民并不知足。为了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他非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积极探索产业多元发展新路径。花沟镇作为高青县果蔬种植大镇,结合资源、区位优势,2020年5月,在他提议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磁吸”作用,通过“社员自筹+合作社补贴+资本导入”,累计筹集资金700万元,建起了全县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集中连片大棚30个,聘请4名“农专家”以技术入股,120名社员以资金和劳动力入股,产业园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建设、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社员培训、统一人才培育、统一品牌经营,为全体村民铺设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如何把产业做到品牌化成为崔爱民考虑最多的问题。当下,全村已有52个食用菌车间及大棚,每天出菇超过5吨,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废料。崔爱民引入“绿色有机循环种养”理念,用麦麸、玉米面、玉米桔梗等作为营养种植食用菌包,用牛粪、食用菌的菌渣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植瓜果蔬菜,采用熊粉授粉、物理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循环农业新路径。

       如今的花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管理迈入智慧时代,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崔爱民对新科技新技术情有独钟,紧跟现代农业发展前沿,引入了环境传感、数据采集、生产监控等数字化大数据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智慧农药机、设智能温控器、自动放风机、自动卷帘机、电动车轨道等农业物联网设施打造起了智慧车间、智慧大棚。

       在这里手机就是农机具,通过手机屏幕就可以对大棚进行调温放风、自动喷药等田间作业,实现了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崔爱民介绍说,以前管理蔬菜大棚,每天都要迎着寒风挨个卷起保温罩、打开通风口,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费力,棚内温度却不能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更无从谈起。现在引进了智能放风控温器,可根据蔬菜生长要求自动设定大棚开合风口大小,精准放风控温,让农作物始终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品种、不一样的管理,种出了不一样的独特品质。这里出产的高青西瓜论个卖,二三斤重的小西瓜能卖到60元以上;高青西瓜柿让人吃出儿时的味道,每斤超过15元。尽管价格不菲,产品却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别人追求效益,我追求责任。”这是崔爱民常说的话。他坚决做到不与民争利,为了不影响当地小规模菇农普通蘑菇品种的销售,他投资200多万元研发“雪菇”新品种,试验“猴头菇”在当地的规模化种植,独辟蹊径,探索了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现在的崔爱民完全实现了从企业家到新农民的转型,在他眼里,基地里种出的每一件农产品都是手心里的宝。他特意用两个孙子的名字各取一字,以“喜嘉栋”为名注册了商标,将产品品质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致力于把自己的品牌打造为最耀眼的“黄河明珠”。

       出门能就业、月底领工资、年底能分红……崔爱民为群众种出了“花样生活”。回乡创业的理想和追求正在变为现实,崔爱民这个“火车头”仍不满足,继续加大马力向更美好的幸福未来奔赴……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