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第一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内部结构更加优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34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975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3.5%。农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195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85.9%。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等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发展。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至51.9%,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比重分别上升至3.9%、30.7%、9.7%和3.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4.9%、4.4%、24.6%、10.2%和5.9%。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9541万吨,蔬菜瓜果、肉禽蛋奶、渔业产品等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二)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生产向中高端迈进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4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825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3%,比GDP年均增速高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20.8%提高到2023年的38.3%,提高了17.5个百分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1979—2012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推动下,我国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逐步向中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迅速发展,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比2012年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936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0.4%。
(三)第三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9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882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2%,比GDP年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28.7%提高到2023年的54.6%,提高25.9个百分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且结构较单一,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第三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占GDP的比重明显提升。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和3.5%,比2012年分别提高2.2个和1.5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3017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比2014年提高18.4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持续优化
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一)消费需求稳步扩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稳固
我国消费需求总量持续扩大,最终消费支出从1952年的5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01361亿元,年均增长10.6%。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1952—197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年平均值为70.4%。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商品和服务市场极大丰富,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4%,比1978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2013—2023年,最终消费率均保持在50%以上,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稳定在70%左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平均值为53.9%,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服务消费蓬勃发展。2023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2012年下降3.2个百分点;网络消费、文旅消费等新消费形态不断涌现,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全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3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65倍和2.16倍。
(二)投资结构更趋优化,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我国投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资本形成总额从1952年的15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30440亿元,年均增长12.2%。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工业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房地产开发、社会领域等投资成效显著,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2012年,资本形成率为46.2%,比1978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形成率保持在合理区间,2013—2023年,我国资本形成率年平均值为43.6%,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平均值为41.4%。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高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